隨著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斷增長,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的使用日益頻繁,其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硫已成為環(huán)境污染的重要源頭。這種污染不僅破壞了生態(tài)平衡,還導致了大片森林的毀滅、土壤和湖泊的酸化,以及建筑物的腐蝕。因此,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成為了當務之急。
在眾多脫硫技術中,噴霧干燥法因其獨特的優(yōu)勢逐漸受到重視。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,至70年代末已投入商業(yè)運行。與傳統(tǒng)的濕法脫硫相比,噴霧干燥法具有投資少、操作簡單、除硫效率高且無二次污染的特點。更重要的是,其產生的粉末產品具有更大的選擇性和開發(fā)價值。
然而,噴霧干燥法脫硫技術的廣泛應用仍面臨一大挑戰(zhàn)——干燥后的大量粉末硫酸鹽的合理開發(fā)利用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科研和工程人員進行了深入探索。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粉末硫酸鹽可以被再生作為吸收劑使用,部分干料甚至可以直接循環(huán)使用。此外,它們還可以作為大地的填充物,或被轉化為膏劑用于水泥的緩凝劑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這些粉末還可以制成顆粒狀的人造砂石,作為建筑材料的填充劑,從而代替常用的混凝土和瀝青等。